找到相关内容260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玄奘法师与唐太宗、高宗——初唐政教关系的个案研究

      引 言   众所周知,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其译经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与李唐王朝的支持密不可分的。不过,对于玄奘经由怎样的努力及付出多大的代价争取到唐太宗李世民与高宗李治对译经的支持,恐怕就知者不多了。很多人以为,玄奘深受太宗与高宗二帝的礼敬,甚至有说玄奘与二帝之间存在亲密的友谊关系。通过检讨有关史料,我们发现,玄奘与二帝之间的友谊关系难以成立,二帝对玄奘的礼敬也只是表面...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3941553.html
  • 隋唐译场概论

    ,是自有佛经翻译以来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时代,形成了完善的译经程式与译场制度。在隋唐时代,出现了很多翻译大家,如“开皇三大师”和玄奘、义净、不空等,中西合璧,对隋唐佛学发展和佛教之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应该看到,保证隋唐译经顺利进行的是完善的译场制度。隋唐义学僧众多,有的偏重于创宗立派,著述立说,有的偏重于佛经翻译,有的两者兼而有之。有专业译经,有兼职译经;有的参与译事很长时间,有的时间很短。...

    王亚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4.html
  • “孙悟空”铜川拜祭唐僧

    一到玉华宫就对陪同的铜川市副市长陈俊说。据了解,玉华宫是玄奘法师(俗称唐僧)译经及圆寂之地,又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玄奘大师一生译经1335卷,在玉华宫完成了682卷。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大师,也就是说,西游文化加美猴王精神构成了玄奘大师。从一千多年前开始,玄奘大师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玄奘大师一生只做‘一’件事:取经、译经、传经!”章金莱说,“换作两个字就是...

    佚名

    |川拜|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162425415.html
  • 鸠摩罗什对佛经翻译和佛教的传播

    出的经文或晦涩难懂,或词不达意。  鸠摩罗什认识到,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能使佛教在汉族地区广泛传播。他经过努力,取得了皇帝姚兴的支持,召集了800多人,在草堂寺进行译经工作。由于鸠摩罗什精通梵、汉两种文字,所以能改变以往僧侣硬译、直译的方法,采用意译。他组织翻译的经典,既能明确地表达原意,而且行文流畅,字句优雅,当时的佛教徒无不信服赞赏。鸠摩罗什呕心沥血十几年,共译经300多卷,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4757986.html
  • 支谦与吴国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七

    佛教徒,先后有支谦、维祗难[1]、竺捋(律)炎[2]、康僧会[3]和支疆粱接[4]等五人。其中以支谦到吴国最早,弘法成绩最好,译经数量最多。  支谦,字恭明,又名越,公元三世纪人。他的祖父原是月支国人...断绝世务,专门修行,六十岁终老于山中。  支谦在吴国的译经,历代《经录》所载各不相同,有的说多,有的说少。粱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说:支谦自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至建兴二年(公元252年),共译经...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652334.html
  • 千年觅石方踪法显大师

    的种种厚待遇下从事译经事业,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相较而言,法显虽然也曾得到张掖王段业、敦煌太守李暠等人的布施供养,但他自始至终是一个要靠自己去创造条件的普通僧人。法显回国后也从事译经活动,但他的译经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进行,所以他只是一个独行无助的寻常译经和尚。可以这样说,法显自力更生者多,凭借外力者少,这似乎是法显与玄奘又一不同的地方。   自然,玄奘有不同于他人的丰功伟迹,值得后人颂扬;同样,...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492669.html
  • 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文《大藏经》   译经与校经  西夏时期境内流传的佛经,主要有西夏文、藏文和汉文三种文字版本。西夏从宋朝赎取汉文《大藏经》,同时也刻印汉文佛经。藏文佛经一般通过藏传佛教传入。西夏文佛经则译自汉文和藏文佛经。西夏译经始自建国之初的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由国师白法信主其事,其后有惠宗时期的国师白智光主持译经,至天祐民安元年(1090年),前后持续五十三年,共译出三百六十二卷帙、八百二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11571745.html
  •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试论玄奘法师的人生目标及其坚持

    ;后半段则是为弘扬佛法而译经,翻译经书 75 部,共 1335 卷。  有关玄奘的生平概要,论者很多,此处不必赘述。这篇短文的目的,是希望透过玄奘事迹的几个片断,点出他做为一个历史人物最特立独行的一面...西域诸国王的盛情挽留;而“译经时期”所要面对的,则是更为复杂,人情压力更大的政教关系。两者相较,似乎后者又比前者困难许多。但不论是取经、译经时期,玄奘坚持迈向目标的态度如一。先看取经时期的几则事例:1....

    吕安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1385692.html
  • 江东佛典翻译

    佛典的翻译(简称译经),始自东吴,而至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历时三百余年绵廷不断。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译人继出,译籍日富。据有关资料表明,六朝江东佛典的翻译总量达922部,2083卷之多。但由于...翻译之牛耳,成为六朝最重要的佛典翻译中心。东晋以来,由于海上对外关系得到加强,因而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线一带,又出现了诸如广州,江陵、襄阳及庐山等译经重地.但这些地方的影响和地位始终没有超过建业。 ...

    任林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046023.html
  • 试论唐代佛典翻译的特点

    ,翌年译出《四十二章经》1卷是为中国汉地译经的开始。但近代有的学者认为《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经,更不是直接的译本,只不过是东晋时代的一种经抄,是抄自经过法救改订了的《法句经》(详见吕澂《四十二...些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不当之处,请方家们指正。   一、钦定译场 奉诏译经   我国的佛典翻译,一开始规模很小,后来译经事业不断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但在西晋以前,佛典翻译一直是属于私人的事业。东晋...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661483.html